首页 关于我们 最新消息 活动与通知 研究进展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 会员之家 护理与康复 为您服务 共同的事业 杂志投稿 继续教育  
  活动与通知
科普活动
会员通知
专项基金
会议通知
  首页 > 活动与通知
 
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2011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01月19日

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2011年度工作总结

 

顾方舟

 

       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以下简称ADI-China)在2011年度工作中,始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与支持下,在委员会顾方舟主席的带领下,在其他委员和兄弟学会的支持配合下,发挥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组织协调功能,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合作、医学科学技术创新,推动我国防治老年痴呆事业的发展。

一、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工作

1.  参加2011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科学家年会(AAIC)学术会议

       全球阿尔茨海默科学家年会(AAIC)学术会议于2011年7月14日至20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门会展中心召开。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科学家代表团(李坤成、张研、齐志刚、管小亭、吕继辉)参加了这次会议。近5000多名AD领域的科学家从世界各地到巴黎聚会,在美国阿尔茨海默协会主办的这次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最新进展报告。会议提出并讨论了AD的早期诊断,医疗干预和全球诊断的标准化方案。作为世界领先的各国专家团队进一步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新途径,引起全球媒体的关注。

 WW – ADNI早期诊断国家行动计划联盟在学术大会期间召开了工作会议,中国代表团李坤成教授作为首席领队做了工作汇报。北美ADNI,欧洲ADNI ,日本ADNI,澳大利亚ADNI和中国ADNI及中国台湾ADNI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成伞形组织。WW - ADNI的总体目标是在健康个体、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氏病制定标准诊断方法。WW - ADNI的数据,有可能确定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方法,可能在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法国总统萨科齐对2011全球阿尔茨海默病科学家国际会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赞扬由于国际合作的努力,推进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发展。

中国代表团在AAIC 会议上发言及会下与各国AD组织的会晤,与国际同行建立了友好联系,交流了学术成果,扩大了China的影响。中国代表团的学术发言,友好和自信给国际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富有实质的会谈也为下一步项目合作开辟道路。

2.参加ADI第26届年会

         2011年3月25日-28日,国际老年痴呆协会第26届年会在加拿大召开。来自不同国家的1300多名痴呆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知名学者、临床工作者、基础研究人员、社会工作者、照料者和痴呆患者参加了这次大会。

北京老年医院的吕继辉副主任代表ADI-China出席了这次会议并被邀请发言。会后,与其它国家痴呆协会和团体的代表交流各自国家开展痴呆工作的情况,同时还与ADI领导人进行有关项目申请及参与ADI国际活动的交流。ADI的工作已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密切相关,许多成员国的协会已制定国家层面上防治老年痴呆病的策略,这次会议使我们体会到,国际社会充分重视早期发现和诊断Alzheimer’s Disease(AD)的重要,生物学标记和影像学的研究进展使得AD有希望在pre-MCI阶段被超早期发现,这对患者尽早得到合适的处理改善预后,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十分有意义。作为世界上的老龄化大国,中国的参与一方面会对AD的多中心研究进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对提高我国的诊治护理技术,与国际接轨有益。

二、协助CHINA-ADNI专业培训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行动计划”(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简称ADNI)由美国阿尔茨海默病科学家、临床学家发起,截止2010年,全球22个国家参与、实施了这项计划。该计划旨在确定AD早期诊断标准和AD疾病发病进展速率指标。

2011年,WW – ADNI在全球进行了AD早期诊断的国家行动计划2期项目,中委会秘书处协助CHINA-ADNI进行专业培训工作。

CHINA-ADNI包括七个中心,该项目从北京开始实施,将逐步扩展到外省。根据CHINA-ADNI整体工作计划,于2011年全年在北京进行了十次ADNI专业培训。培训效果非常好,得到大家的肯定。

在这当中也有不足,希望未来参加项目培训的人员可以固定下来,这样,方便日后的培训能更加顺利开展。让CHINA-ADNI在国际上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和成绩。

 

三、开展国内学术交流

      2011年10月30日,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了“2011阿尔茨海默病高层学术论坛Ⅱ”。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四川、广州等地的医疗战线上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约100人参加本次论坛。中国科协学会部朱雪芬副部长、北京科学技术协会田文副主席、卫生部科技司何维司长、科技部华玉涛处长、国际老年痴呆协会ADI执行委员Robert Yeoh教授到会致贺。论坛开幕式由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许贤豪教授主持。学术交流会场由中委会委员马辛教授、北京老年痴呆协会理事樊东升教授和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吕佩源教授分别主持。有12名老年痴呆领域的中年专家发表演讲,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分别报道了本次论坛。

论坛专家报告题目:

北京宣武医院李坤成教授作报告《静息态fMRI在AD中的应用》

 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北京交通大学王军教授作报告《AD诊断生物学标志物数据标准化的工作进展》

上海中山医院钟春玖教授作报告《吡咯喹啉醌三锂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和病理学变化的研究》

 北京医院彭丹涛教授作报告《树立AD多靶点全面管理的治疗理念》

上海交通大学赵永波教授作报告《额颞痴呆神经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百时美施贵宝有限公司谢盛训总监作报告《帮助中国患者减轻AD的困扰------制药企业在行动》

清华大学刘国松教授作报告《大脑内镁含量与AD发病的关系》

协和医院崔瑞雪副主任医师作报告《PET脑显像与痴呆鉴别诊断》

 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大学田金洲副院长作报告《AD的治疗和诊断解读》               

 北京大学张研副教授作报告《吗啡通过上调雌激素表达对抗淀粉样沉淀的毒性作用》    

北京老年医院吕继辉副主任医师作报告《AD的诊断进展》 

上海华山医院郭起浩教授作报告《中美合作MCI研究的方法、结果、结论与体会》

最后,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吕佩源教授进行会议总结,他说:

   “本次论坛时间短、效率高、领导高度重视;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作报告的教授都是AD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带头人;报告内容丰富,涉及影像、基础、临床等多方面;参会人员广泛,吸纳新知识、新进展的热情高。”

我们的体会是应该进行多学科合作和跨国合作。合作可以是基于研究,也可以是临床方案的细致设计。不要过于追求大样本量,应更专注于质量,细节问题。当然,各方的资金支持也是开展研究合作的必要基础。

论坛上大家关注AD研究的新动态,在学术研究方面既与国际接轨又立足中国国情,既注重科研探索又关注AD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密切联系,本次论坛为多学科的合作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四、科普活动

1.五月科技周

         2011年5月9日,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办了“五月科技周-记忆永驻,给力大脑,为民服务大型义诊咨询”活动。这次活动的领导者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张薇薇教授。

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医院、协和医院、天坛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北京西苑医院、北京军区总院、解放军305医院、306医院、307医院、海军总院、二炮总医院、武警总医院等15家单位参加承办。

当天上午,北京军区医院门诊楼前,涌满了许多参加活动的人群。他们当中有附近社区的居民、有慕名而来的患者家属、多数群众是为家人、为老年人及朋友咨询病情,现场群众与专家问答对话,互动交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许多群众与协会专家建立了联系。与此同时,北京老年痴呆防治协会的知名度也提高了,群众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加深了。
     参加义诊咨询的专家有北京军区医院神经内科的张微微主任、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王虹峥秘书长、协和医院神经内科高晶教授、二炮总医院神经内科的王磊主任、解放军305医院的王凯主任、北京安定医院的鲍枫主任、天坛医院的周淑杰大夫、北京医院的彭丹涛教授等医护人员近20人。参加群众约500余人,发放宣传科普资料500余份,制作宣传展板10块,各种宣传资料1000余份。同时,还播放了“爱在身边“—防治老年痴呆电视专题片”。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宣传报道。

 

2.九月世界痴呆纪念日活动

       2011年 9月21日,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主办了9.21“世界老年痴呆纪念日”活动,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垂杨柳医院、朝阳区双井社区承办,社区群众100多名参加了纪念日活动。当天下午,朝阳区双井社区一层多功能大厅里座无虚席,会议开幕式由社区袁莲华同志主持,双井社区张小杰副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秘书长、协和医学院王虹峥教授发表了开幕式讲话。

北京老年痴呆防治协会理事管小亭教授做了“关注记忆障碍,远离老年痴呆”的科普讲座。垂杨柳医院的赵黔鲁大夫也做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症)系列科普知识讲座。科普讲座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台上台下笑声不断,群众与专家零距离探讨问题。管小亭教授还带领和指导群众一起学做手指操。

之后,举办了知识竞赛,会议主持人就专家讲座内容提出若干个科普性的问题,如:老年期痴呆临床表现是什么?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什么?老年性痴呆和老年期痴呆的区别是什么?到2050年全球预计共有多少痴呆患者?目前北京地区有多少老年痴呆患者?痴呆带来的负担都有那些?老年痴呆最早期的临床表现是什么?那些人容易患痴呆?   老年痴呆病程分为几期?老年性痴呆的寿命最长可以达到多少年?等等。

由于参与者对本次讲座十分重视,对要点问题大家十分的留心,许多听众做了笔记,所以竞赛回答问题比较准确。活动对回答问题准确和踊跃的群众还给予了奖励。此次科普活动共有100多名群众参与,发放宣传材料200多份,制作宣传展板5块,各种宣传资料总共400多份,协会拍摄的“爱在身边“—防治老年痴呆电视专题片也在现场循环播放。本次活动,社区领导和群众反映良好,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能加强彼此联系,在社区多开展此类活动。

 

五、撰写《防治AD 百问》(暂名)

        2011年,出版社邀请中委会撰写“防治痴呆百问”(暂名),经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王军教授、盛树力教授、王家玲副编审、王虹峥教授的撰写及审阅,该书将由出版社正式出版。

 

六.继续教育

         2011年,中委会与北京大学医学教育学院第三次合作进行“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新进展”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让边远地区的基层医护人员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培训。2009年、2010年这个项目曾使20万医护人员受益,1300多人取得学分。项目主要以录音的方式来完成课件的制作。远程网上培训既方便专家给予指导,也方便基层医护人员学习。使知识传播的速度大大提升,有助于我们医护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委会组织了专家参加授课(王军、彭丹涛、张通、管小亭、刘征堂等、)。由于这个工作的持续性发展和声誉的不断提高,北京市属进修学院也邀请我会2012年承担科普讲座课件录音工作。

 

七、中委会组织能力建设

       1、档案管理

秘书处档案设立了专人管理,下一步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以利中委会历史档案和资料的完整。

       2、网站建设

中委会网站是中委会的新闻喉舌,目前网站管理和登载信息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专业人员来管理和保证高质量的运行。加强管理网站是我们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之一。

同志们,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成立后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我们经历了条件艰苦,财政困难的初创阶段,工作人员克服了大量困难,凭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使秘书处工作走上了正轨,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中国委员会的领导下再接再励,使中委会的工作不断前进,充分发挥中委会在AD国际学术舞台中应有的作用。

                                                

                                              2011年12月30日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 | 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63420065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楼602室 邮箱:caadoffice@163.com  京ICP备11002733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