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最新消息 活动与通知 研究进展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 会员之家 护理与康复 为您服务 共同的事业 杂志投稿 继续教育  
  协会要闻
协会要闻
政府信息
科普日
科技周
阿尔茨海默病全球会议
 
首页
>协会要闻 >阿尔茨海默病全球会议
 
2016全球阿尔茨海默病科学家年会(AAIC)
2016年07月24日

2016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科学家年会(AAIC)会议报道

2016至2025年AD/ADRD领域10年研究重大计划发布

加拿大,多伦多

2016年7月22日号7月28号,由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主办的2016年国际年会(AAIC会议)在蓝天碧水的加拿大多伦多隆重召开,会议在著名的多伦多会议中心(metro Toronto convention center)拉开帷幕。

2016 AAIC多伦多会议中心和市政厅

7月22号-23号(WW-ADNI工作会议)

WW-ADNI工作会议在22号和23号召开,是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联盟(WW-ADNI)召开的22国科学研究情况汇报及继续教育和执行委员会议,由美国AD协会组织、主持开展,其基金AD影像研究基金会AlzheimerImaging Consortium (AIC)给予了支持。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China-ADNI项目的首席科学家(PI)李坤成教授向WW-ADNI组织汇报了中国ADNI(China-ADNI)工作进展情况,中国ADNI的AD数据已经成为世界AD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WW-ADNI第三阶段研究计划(ADNI-3)将于今年8月正式启动,中国-ADNI加入ADNI-3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李坤成教授的这次汇报受到国际AD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尤其全球ADNI的(WW-ADNI)首席专家Dr. Michael Weiner对China-ADNI研究的进展给予了高度好评。会议期间,美国ADNI的MRI中心首席科学家来自梅奥医院的Clifford Jack与李教授就开展ADNI国际合作进行了探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李坤成教授,与美国ADNI的MRI中心首席科学家来自梅奥医院的Clifford Jack交谈 

7月24号(正式会议第一天)

24号周日,AACI正式学术会议开始,有5000多名科学家和患者、志愿者参加。会议日程丰富多彩。大会主题演讲包括5个专题,分别是:AD与性别关系的研究,AD的体液和影像生物标志物特异性研究,AD的代谢通路和网络破坏特征,AD临床前期实验和AD基因测序研究论坛。大会报告气氛热烈活跃,使与会者在AD各领域的研究进展大开眼界。

在全体大会上,表彰了2015年在AD研究领域取得卓著贡献的科学家。颁奖仪式由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神经病理研究所和AD研究中心主任Matthew P. Frosch教授和加州Kaiser Permanente医学中心的Rachel Whitmer教授主持。共有4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分别是来自美国梅奥医院Mayo clinic的卜国军教授、来自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t 研究所的Miia Kivipelto教授、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John Cirrito 教授和来自以色列TEL AVIVI University大学的Inna Slutsky教授。卜国军教授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学者,他的研究方向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家族及其相关生物学研究,他在apoE与其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途径、发病机理和治疗研究,LRP1B对肺癌的抑癌作用及LRP6作为乳腺癌的致癌基因所发挥的作用,LRP生物合成和细胞内转运的细胞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

AD体液和神经影像标志物特异性研究的专题论坛讨论热烈。其中,来自日内瓦大学神经影像研究所的Giovanni B Frisoni教授强调如何理解AD特异性影像标志物,综述了海马影像标志物的最新进展,提出临床上要不要应用海马容积作为生物标记(biomarker)的问题,研究报道的结果不一,存在问题是单独应用海马容积诊断MCI进展为AD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高。而采用DTI显示脑白质和髓鞘损害,进行脑皮层厚度分析也有一定诊断价值。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可以发现颞叶和后扣带回的异常改变,这两个区域的功能连接在路易体痴呆(DLB)也下降,这对更好地理解DLB临床特征有一定帮助。与会专家纷纷提问,就在个体水平如何认识海马萎缩,是否有比海马萎缩更有临床价值的指标等展开讨论,作者认为目前还没有比海马萎缩更可靠的生物标记物,但是海马萎缩除见于AD外,还在多种疾病出现,也有很多交叉重叠。

下午的神经影像专场分两个专题,第一专题是脑认知保护,共有6位讲者,演讲主题分别是AD的痴呆和非痴呆阶段主动和被动认知保护的影像标志物、左侧前额叶功能连接具有增强AD认知保护的作用、高AD风险的认知正常老年人中神经影像和神经心理标志物评估脑老化的可塑性、正常老年人脑PIB摄取和葡萄糖代谢有关、青年和中年期睡眠质量与脑内Aβ沉积的相关研究和性激素与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的相关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热点讨论就是脑的高代谢状态代表脑的认知保护能力提高,可能降低Aβ对认知的损伤效应,即从数据上看,在正常人脑中,高代谢(FDG-PET)与高Aβ(PIB-PET)呈正相关。第二个专题是神经影像标志物纵向随访论坛,共有6个报告,包括家族性AD的纵向随访形态学研究、纵向随访PET研究影像特征和临床表型相关性、额颞叶痴呆(FTLD)的纵向脑代谢改变、纵向随访AD临床前期的Aβ沉积和海马容积改变、AD临床变异型的纵向随访脑萎缩改变、纵向随访的影像标志物联合认知策略将AD以症状分组分类等。来自华盛顿大学的brain Andrew Gordon在讲到海马容积改变和淀粉样蛋白的相关性时,引起广泛讨论,听众席的Clifford Jack教授补充提出:不能把海马萎缩看成一个简单的生物标记物,要充分考虑到其他影响因素(比如疾病状态和年龄等)。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印度裔学者gautam tammewar分析了四种AD变异型,包括后部皮层萎缩型(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 PCA)、原发性进行性失语(logopenic variant pr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 LVPPA)、早发AD(early-onset AD, EOAD)、晚发AD(late-onset AD, LOAD),提出证据表明每种变异型都有特殊的脑萎缩模式。Laurel beckett教授报告介绍几种标准化线性变换(linear transform)方法,以标准化不同单位的生物标记物(如CSF和影像标志)。 

各位讲者热情洋溢,听众席也是大牛云集,图右为美国梅奥医院的Ronald Petersen教授在认真听讲,并不时参与讨论。 

24号晚上,大会精心组织了晚宴,搭建了国际社会AD研究领域各个专家深入交流的平台,晚宴中大家自由交谈,气氛欢快融洽,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互相间增进了了解,也建立了广泛合作。

7月25号(正式会议第二天) 

25号周一,大会各项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国际会议中的壁报(poster) 交流永远是最受欢迎的部分,与会专家们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各自的壁报前如饥似渴地交流和讨论,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on decline,SCD)或者主观认知障碍(subjective cognitive impairment,SCI)成为今年AAIC研究热点,其中一个来自捷克Brno神经研究所的研究尤其吸引眼球,作者介绍到APOE4 纯合子携带者在SCD中发病率占到30%,高度提示,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到记忆门诊就诊的患者应该常规检测APOE4,尤其针对主诉认知下降而客观神经量表没有异常的SCD患者,其APOE4携带者发病率甚至接近aMCI,具有非常高的AD风险,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还有2个壁报展示的嗅觉行为学和神经影像研究成为本次会议的亮点,来自南京鼓楼医院的张冰教授和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杨庆宪教授开展中美合作研究,重点研究嗅觉fMRI在AD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发现在MCI和AD患者中嗅觉阈值和嗅觉识别能力显著下降,任务态fMRI可以非常敏感地检测嗅觉神经环路损害,有可能作为AD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这一研究引起专家关注,梅奥的Clifford Jack教授也跟作者讨论了该技术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问题,以及如何在多中心研究中推广使用多频带(multiband)方法,以提高该技术稳定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和美国国家老化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NIA)AD/ADRD课题主管Sanoj Suneja以及美国辉瑞制药的技术负责经理均表示出对嗅觉fMRI作为AD诊断和治疗评估生物标志价值的高度兴趣。还有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古巴等多个国家的学者跟该壁报的作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25号下午在神经心理学与认知损伤的专题论坛上,有6位讲者分别来自日内瓦大学、澳大利亚Florey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研究所、捷克查理大学、意大利大学、伦敦大学、纽约大学。其中来自捷克查理大学莫拓尔医院的一项空间导航研究引起了与会专家高度重视,这是本次大会唯一研究DLB患者空间导航能力的研究,作者Zuzana Nedelska博士指出DLB虽然与AD的脑萎缩模式不同,但是二者空间导航能力受损的模式相似,为深入理解DLB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她的数据表明不同类型痴呆患者的空间导航能力出现不同程度受损,DLB患者的自我导航及混合导航最差,然而额颞叶痴呆(FTLD)患者的空间导航受损最轻。不同空间导航损伤模式与不同脑区萎缩还存在一定相关性。人类水迷宫测试具有在真实环境中评估患者空间导航能力的功能,可以用于鉴别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痴呆类型。

25号下午AD流行病学论坛讨论了AD的风险因素,包括人种、环境和生活方式在AD发病中的作用。来自美国梅奥医院影像研究所的Prashanthi Vemuri博士指出17种AD风险因素,包括人口特征(年龄,性别),APOE基因型,储备能力(教育、工作和认知表现等),以及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和相关风险因素。观测指标为淀粉样蛋白沉淀和AD相关脑区的皮层厚度(包括内嗅皮层,颞下叶,颞中叶和梭状回)。报告指出年龄更高、APOE e4等位基因和中年出现血脂异常与高淀粉样沉淀有关;男性、APOE e2等位基因与低淀粉样蛋白沉淀有关;高龄、男性、APOE e4等位基因、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及风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吸烟等与皮层厚度有关。而个人储备能力与淀粉样蛋白沉淀与皮层厚度无显著相关。因此,淀粉样蛋白沉淀和神经退行性改变的可修饰和不可修饰的恢复因素是不同的。除人口学特征和APOE外,仅中年出现血脂异常和淀粉样蛋白沉积有关,减少慢性基础疾病和相关风险因素或许可以减慢神经退行性改变和认知受损的进程。Kumar Rajan教授比较了人种差异,结果表明在慢性认知下降进展组,欧洲和非洲人群相似,欧洲人群快速进展比非洲人群多,并指出可能与欧洲人群中APOE4携带者显著多于非洲人群有关。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JHU)的一项研究结果非常有意思,提出每天步行30min可以显著降低痴呆的发生。来自梅奥的专家Minerva Carrasquillo应用梅奥的脑生物样本库(Mayo brain bank)数据系列分析了AD相关的基因变异,重点强调TREML2 可以降低AD风险。来自华盛顿大学的Yuetiva deming报告多中心研究结果(联合21家医院),入组1269个被试,发现新的chr3 基因突变与AD有关,还发现两个新位点与ptau水平有关。同样来自华盛顿大学的华人学者huang kuanlin 应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技术发现4个位点与AD发病年龄有关。

在健康经济与政策论坛上,来自中国北京的贾建平教授就中国AD患者经济负担做了重要发言。他指出研究疾病的经济负担有助于帮助政府充分认识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制定相应卫生政策提供依据,由宣武医院牵头国内81家医院对AD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相关费用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因素,并预测AD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负担,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世界领域中国数据的空白。

7月26号(正式会议第三天) 

26号上午迎来了大会热点主题演讲,由Robert Egge教授主持,美国梅奥医院AD研究中心Ronald Petersen教授就美国国家AD研究计划做了重要发言,Petersen教授是MCI的命名者,是国际上AD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指出AD和相关痴呆疾病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幸运的是美国早在2010年就启动AD国家重大研究计划(National Alzheimer’s project,NAPA)。NAPA的主要目的是研究AD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从2012年,美国国家卫生部就要求NAPA每年做年度进展报告,NAPA 咨询委员会 (advisory council)主要负责给国会提供AD研究方向的咨询。国家计划里程碑的主要目标是:2025年实现延迟痴呆病程进展,保持患者的认知水平和预防AD发生。Petersen教授指出NIH的研究基金将会显著增加,从2011年的$448M升高至2016年的$991M,到2017年研究经费可能上升到1140M美元,也鼓励美国之外的学者申请NIH基金,呼吁全世界科学家为AD的发展贡献力量。接下来,Laura Gitin 教授讲到AD患者的照料已经成为社会负担,迄今为止,AD患者尚未得到个性化照料,我们有责任实施AD患者家庭护理的规范化、个性化研究。有一个涉及60个家庭的AD护理随机对照研究(RCT)报道,该研究数据显示,家庭护理可显著改善AD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Richard Hodes教授报告了近年来NIH的资金资助情况,强调主要资助:研究(research),照顾(care) 和服务(service)三个主要方向,并提供了http://www. nia.nih.gov/alzheimers/milestones 网站帮助大家了解详细的课题申请信息。

在全体大会上,美国AD协会主席Harry Johns教授,AAIC执行主席Matthew Frosch教授 和Rachel Whitmer教授,ISTAART主席Yaakov Stern教授,ISTAART共同主席Kostas Lyketsos教授和Deborah Gustafson教授就神经心理学、神经保护和血管性认知障碍领域的进展都做了重要发言。晚上ISTAART主席Yaakov Stern教授在晚宴上致辞,并预祝大家在AD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

7月27号(正式会议第四天) 

27号中午,壁报会场人头攒动,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韩瑛教授在壁报会场展示了其团队对主观认知障碍(SCI)的系列研究,分别采用DTI的TBSS、脑白质网络属性、频率依赖分析、动态脑电信号分析等新技术发现SCI和MCI患者脑内特异性改变,受到来自台湾、美国等学者的关注。27号下午迎来了AD研究领域最热点话题,Aβ和tau交互作用论坛。Aβ和tau的神经影像专题论坛由美国梅奥神经影像研究所的kejal kantarci 教授和Elizabeth Mormino教授主持。Kantarci教授指出DLB会出现与AD相关的NFT-tau的病理改变,因此首先就AV-1451 tau 受体显像剂在DLB的研究成果做了报告,他们的数据表明AD比DLB患者的AV-1451摄取率高,据此可以明确区分AD与DLB。DLB患者与正常对照(NC)组相比,AV-1451摄取率高的区域位于颞叶、顶叶以及枕叶相关皮质,但是此改变与Aβ无相关。后颞顶叶和枕叶的AV-1451摄取模式类似于DLB的基础代谢率,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来自哈佛医学院的Yakeel Quiroz教授报告了著名的哥伦比亚家族情况,指出在Aβ沉积脑区的tau也升高,PSEN1-E280A携带者甚至28岁就有Aβ沉积,44岁出现临床症状,tau沉积在出现临床症状时才出现。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Tharick Pascoal教授进一步阐述Aβ 和高度磷酸化tau 驱动AD的临床进展,Aβ和tau的在某个特定脑区的交互作用推动AD的临床病程进展,在ADNI 数据库314病例中,53% Aβ和tau 都是阳性。Duygu Tosun教授重点阐述了Tau沉积和Aβ沉积速度在AD早期的研究,试图回答一个热点科学问题:Aβ是否诱导tau积累? 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在内侧颞叶有联合交互作用,而在额叶等脑区分布无相关,但是他也指出尚无证据表明Aβ与tau之间是否具有远程脑网络连接的交互影响。Samuel Lockhart研究1451正常老年人脑,发现某个脑区如果Aβ沉积增多,tau积累也增多,二者在颞叶呈正相关关系,但在额叶和顶叶仅有弱相关,在皮层下区则呈负相关。提示颞叶非常容易受损,其次是额叶和顶叶受损。当全脑都出现Aβ时,颞叶才开始出现tau。Aβ呈弥漫性分布,但tau颞叶存在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提示Aβ和tau在全脑中的分布并不一致,仅在颞叶二者呈正相关,其他脑区并不相关。主持人Elizabeth Mormino报告Aβ阳性的认知正常老年人伴有tau升高者,其认知能力快速下降,在考虑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APOE4之后,全脑淀粉样蛋白沉积可以预测tau蛋白沉积,年龄的独立效应位于苍白球和壳核。

AB与tau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专家们讨论这些病理性蛋白是从哪里开始出现,最后会到发展到哪里去?Mark Mintun应用AV-1451进行纵向研究,经18个月随访发现Aβ阴性患者的tau在纹状体中降低。来自韩国的Hanna cho报告活体tau和Aβ的分布模式,她应用绚丽多彩的动画展示了基于影像的tau分期研究,指出tau是由下至上分布的,而Aβ是由上至下分布,她指出tau首先出现在内嗅皮层和海马,再到联合皮层和边缘系统,然后发展至新皮层。而Aβ的蔓延方向相反,首先出现在新皮层,然后到内颞叶。Bernard Hnseeuw就PET分期蛋白病展开论述,提出Aβ沉积首先出现在新皮层,晚期才累及纹状体,纹状体的纹状体包括壳核和尾状核,纹状体如果出现Aβ说明病情进入晚期阶段,因此,该指标可用于疾病分期。

白天会议意犹未尽,梅奥医院的团队相约晚餐时继续讨论学习收获,来自南京鼓楼医院的张冰教授受邀参加梅奥晚宴,与著名的AD影像专家Clifford Jack教授和kejal Kantarci教授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的热点议题与往年有所不同,如Aβ和Tau的交互作用取得了更深入的研究进展、新的Tau示踪剂得到广泛认可、AD的认知保护因素研究结果更加清晰、主观认知障碍比aMCI受到更大关注,另外还有一些研究亮点,例如:嗅觉fMRI和空间导航行为学研究等为痴呆领域新生物标志开辟新思路,最后Jack教授还就影像学MRI序列的重复性、AD研究未来和中国AD研究的现状做了精彩点评,进一步深化了中美国际合作的友谊。

7月28号(正式会议第五天) 

AAIC 2016会议进入最后一天,各项专题论坛持续升温,日程包括麻醉和手术与痴呆的关系、生物标记能否用于临床诊断的辩论、神经退变疾病新治疗方案、AD新药开发、AD有临床意义的诊断和治疗研究、Aβ之外的蛋白、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沟通联系(cross-talk)等,这些都是未来研究的热点,成为研究新方向和奋斗目标。大会最后在中午时分圆满闭幕,大会主席宣布2017年AAIC将在伦敦召开,并欢迎与会代表积极参加。5天的正式大会和2天的WW-ADNI工作会议大家收获满满,与美丽的多伦多依依惜别,并相约明年伦敦再见。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

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

专业报道通讯员:张冰 李坤成

2016年7月30日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 | 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63420065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里16号琨莎中心1座1007室 邮箱:caadoffice@163.com  京ICP备11002733号
Produced By 澶ф眽缃戠粶 澶ф眽鐗堥�氬彂甯冪郴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