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最新消息 活动与通知 研究进展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 会员之家 护理与康复 为您服务 共同的事业 杂志投稿 继续教育  
  协会要闻
协会要闻
政府信息
科普日
科技周
阿尔茨海默病全球会议
  首页 > 协会要闻
 
大会主会场:大会邀请了2022-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名誉主席、(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名誉会长彭珮云女士致辞,邀请本届学术大会主席、(中国)阿尔
2022年08月15日

2022年8月13日至15日,2022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在北京以线上云视频方式召开,大会聚集了国际著名科学家及国内近200名知名学者做主旨演讲及专题报告,是迄今为止我国阿尔茨海默病领域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最受瞩目的大型学术会议,大会报告精彩纷呈,给观众们带来了巨大的享受。


大会主会场:大会邀请了2022-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名誉主席、(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名誉会长彭珮云女士致辞,邀请本届学术大会主席、(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王军会长致辞并主持开幕。邀请了全球最著名的科学家参加本次会议,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Virginia Lee教授、美国内华达大学洛杉矶分校的Jeffrey Cummings教授、国际老年痴呆协会(ADI)1066项目创始人Martin Prince教授、美国南弗罗里达州大学药学院教授Dr.Chuanhai Cao、英国杜伦大学护理学院院长Charlotte L.clarke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的Changiz Geula教授等著名科学家。大会提出了全球AD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其中.Virginia Lee教授的报告指出:在体外从不同 tau 病变大脑中分离的不同tau 聚集体可以稳定扩增,并且扩增产物保留了其聚集体的特异性和致病性特征。Jeffrey Cummings教授报告指出:目前 AD的治疗药物14%是靶向淀粉样蛋白,9%靶向tau蛋白,16%靶向炎症,13%靶向突触可塑性,6%靶向大脑代谢。广州暨南大学陈功教授提出,通过调节星胶转分化为神经元可能是有效治疗AD的手段。Changiz Geula教授指出:探究不同衰老的差异有助于理解衰老的生理病理过程,为靶向衰老相关风险因子治疗相关异常衰老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Prof. Cuanhai Cao经过研究发现:临床前研究和一期临床试验证明了MI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宣武医院的副教授刘春燕报告中提到调节脑震荡促进脑连接改善认知障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员高峰在报告中指出:基因检测能够进一步显著的提升血液标记物的诊断准确性,为发展经济方便的AD筛查提供了可能;. Martin Prince教授提出:外行顾问的干预,看护者与被看护者同时接受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问题的出现,并改善护理质量与健康状况;同时,Prof. Charlotte Clarke认为患者可以结识病友,这种人际关系网的变化和恢复将帮助患者重拾希望与尊严;北京协和医院的于康教授提出了规范化的基于多学科的营养支持小组的“MNT”营养管理模式,建立“医院 到社区 到 家庭”综合的营养管理体系等。会中,国际著名专家们指出:在未来五年内,阿尔茨海默病在研究或治疗方面将会有大的突破。


临床专业会场:全面的展示了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精准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有学者提出,在发病机制上要关注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以及对治疗的影响,在临床症状上要关注视觉障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在诊断上要关注人工智能应用,在治疗上要关注现有药物的实践性以及新药的开发。


影像学会场:在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等不同角度及领域展开了非常充分的学术交流,从发病机制到流行病学史,从临床诊治到不断完善药物干预,从AI新技术到医疗大数据的开发,是融入了诸多磁共振的功能序列及新的技术,不仅给参会者以丰富的理念及科研前沿思路的熏陶,也给予了大家在磁共振新技术方面的启示,将医工结合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突出了精准医学、精准影像的重要理念。


中医药会场:一是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基于中医的理论的传承和发展,综合现代病理生理、现代中药药理的研究成果及神经影像学等,通过中药的临床精准辨证,从心、肾等脏腑多靶点入手,通过调心补肾等多种方法治疗,开拓了研究思路;二、聚焦数字技术在认知障碍评估及干预领域的应用,使老年群体大规模开展认知障碍防治成为可能,并实现了认知损伤领域的靶向干预和干预方案的动态调整,展望数字疗法在认知障碍全周期管理中的发展;三、创建“红绿灯转诊”的全病程管理模式,改善了因精神行为问题入住老年精神专科后,由于家庭与养老机构难以承受后续照护工作,而长期占据医疗床位的问题,使各级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人工智能(AI)会场: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和软硬件技术创新在多层次、多模态AD脑影像学数据采集和分析中的广泛应用,为深入了解不同进程AD的内在机制及演化规律特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同时也为提升AD筛查的效率以及AD早期诊断和预防工作提供了实践参考。

发病机理会场:会议涵盖与阿尔茨海默病 (AD)相关的脑源性生物学相关的 Tau 寡聚体,淀粉样蛋白抑制剂如何影响Aβ寡聚体的聚集机理,淀粉样蛋白cross-seeding的分子机理,多价抗体模拟物对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组装的有效抑制,AD 治疗候选药物,PLD3调节逆转AD轴突球体和传导缺陷机制,GRSF1对线粒体稳态和年龄相关细胞衰老抑制的作用,不同抗体与Aβ肽片段的结合表位以及它们之间非表位区域的非特异性结合可能强烈影响抗体-抗原识别等方面进行了兼具广度与深度的介绍。


青年科学家会场:会议中报告涉及多方面,包括利用机器学习的算法和分析法对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相关的影像数据的分析;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血管性认知障碍早期风险预测模型;使用芳香疗法用于养老护理改善失智者的生活质量;利用先进人工技术,开发左右脑提升专注力、提升学习力;将脑电源分析技术和网络分析结合起来,在新的信号空间发展出相应的脑电网络分析方法以应对上述脑电信号所固有的缺陷,并介绍了如何将脑网络应用于对大脑认知状态的评估,以及脑电网络分析对于包括轻度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等临床诊断方面的潜在价值;报告提出了内嗅皮层偏侧化指数可能作为新的影像学标志物来鉴别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不同类型;基于多视觉影像组学的阿尔茨海默病结构成像组学异常模式研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有望构建新的个体化的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记物;推荐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认知评估工具划销试验等。


早期科学预防会场:有12位专家报告,涉及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预防及康复等多个方面,例如:如何从生活方式入手预防痴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营养改善、一旦确诊后如何保障认知障碍患者的法律权益、失智者的康复训练、音乐疗法---燃起老年期痴呆患者对生活的新希望、高龄老人如何预防跌倒、认知障碍患者防走失管理、吞咽障碍膳食管理共识-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综合症患者的护理、中医手法防治老年期痴呆病、阿尔茨海默病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的居家护理、艺术治疗如何有效用于认知功能障碍、手工艺疗法在认知障碍患者初中期应用效果等内容,对于提高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预防、康复及权益保障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创新创业专场:会议演讲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开发了“外泌体靶向富集技术”的“血液”早诊/鉴别平台,这些核心技术可实现血浆样本检测指标,实现神经变性疾病的无创早筛促使诊疗关口前移,有助于神经变性疾病早期数据积累。质谱动态追踪融合生物信息学逆向探寻中药中抗AD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机制,基于单分子免疫检测下血液标志物的早筛早诊,AD数字生物标记物和创新疗法,数字化智慧医疗为AD诊疗康复全流程服务,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色氨酸及其代谢物对神经变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从血液到尿液的检测:新型早期诊断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记,诸多案例表明记忆联想模型分析脑功能状态,显示出有老年痴呆的早期特征。该方法经过多年验证,应用,可用于临床,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创新与实践,关于卵磷脂针对预防中老年认知障碍效果的市场反馈,养老机构中失智老人的照护经验分享。


痴呆照护专场:在专题发言中,演讲者根据自己的经历交流和分享,例如:对老年期痴呆的病机特点,本虚标实进行阐述,提出增强正气来预防痴呆的发生;如何更好地在脑卒中后跌倒进行防治及规范管理;建立护理工作室,做好非药物治疗,达到改善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照顾者负担的目的;介绍了安宁疗护,关于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帮助患者有尊严,少痛苦的平安落幕;介绍了重庆地区的长照险,构建“医院—机构—社区—居家”四级联动模式,并制定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质量标准的经验。为照护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对照护者支持和照顾,以尊严、尊重、自主、平等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和照顾自己的能力。能让更多的人学会痴呆照护的知识和护理技能,为所有的痴呆老人带来福音


“亲情与关爱”展示厅的讲者充满激情的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演讲者田心雨“生命在遗忘 愿爷爷老去时不再孤单”,郝荣荣“静待花开,也请静待花落”,王艳“用你爱我的方式来爱你”,其中还有88岁的裘婉华女士“我是这样照顾老年痴呆妈妈的”,“她给婆婆护理治病长达50年”等演讲,展示厅的交流,倾吐了照护者的心声,彰显了照护者赤诚大爱的情怀,感人至深。


2022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3天在线参会浏览二万余人次,大会聚焦了国际最前沿的新观点、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契合大众关怀和实际需要,对推动我国AD病的预防与治疗,树立新思维、新观念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大会旨在提高全球阿尔茨海默病健康水平,谋求全人类的福祉。


本次大会是在北京邮电大学刘勇教授及其教职员工的共同支持下顺利完成的,再次表示感谢。


2022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会务组供稿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 | 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

联系电话:010-63420065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里16号琨莎中心1座1007室 邮箱:caadoffice@163.com  京ICP备11002733号
Produced By 澶ф眽缃戠粶 澶ф眽鐗堥�氬彂甯冪郴缁�